《中醫詞典》解釋「穿窟天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穿窟天蛇

穿窟天蛇為中醫外科病名,首載於《證治準繩·外科》卷三,屬癰疽範疇。其名取象於「蛇竄窟穴」之態,喻指毒邪深竄、瘡勢險惡之症。歷代醫家多將其與「手心毒」「湧泉疽」互參,然三者雖病機相近,然發病部位及證治略有差異,分述如下:

一、與手心毒之關聯

手心毒又名「掌心毒」,發於手掌心勞宮穴附近,因心火熾盛或勞傷氣血,致熱毒凝滯而成。症見掌心腫硬焮紅,疼痛徹骨,甚則潰膿穿掌,形如蛇竄,故亦稱「穿窟天蛇」。治法初宜清心瀉火,方用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若膿成則需切開引流,外敷生肌玉紅膏。

二、與湧泉疽之辨證

湧泉疽生於足底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所主,多因腎陰虧虛、濕熱下注,或足部破傷染毒所致。其瘡初起隱痛,漸腫如豆,色赤紫暗,潰後膿水淋漓,久不斂口,狀若「天蛇穿窟」。治療當滋陰降火、解毒利濕,內服知柏地黃丸合四妙勇安湯,外以苦參湯滌瘡祛腐。

三、病因病機探微

穿窟天蛇之成,總歸「毒滯經絡」所致。手部發病者,多責於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陰心經火毒壅滯;足部病變則因足少陰腎經虛熱挾濕,或外傷染毒,氣血壅遏。其瘡勢兇險者,可內攻臟腑,引發「走黃」(敗血症),故《外科正宗》強調:「凡治此症,貴乎早逐其毒。」

四、古籍論述選錄

《證治準繩》云:「手心毒……又名穿窟天蛇,由心火妄動,結毒於掌。」《醫宗金鑒·外科心法》亦載:「湧泉疽……若毒深穿窟,猶如天蛇透穴,急當托裡透膿。」可見此症命名皆以「毒邪深竄」為核心病機,治法均重內外合治,尤強調「托毒外出」之要義。

綜上,穿窟天蛇一症,雖名異而理同,臨證須辨明部位、經絡所屬,結合四診參詳,方能切中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