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頭風眩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頭風眩運

頭風眩運為中醫病證名,屬眩暈範疇,主要由風痰結聚胸中,壅遏清陽之氣,上擾頭目所致。其病機關鍵在於風痰互結,隨肝風或風火上逆,蒙蔽清竅,導致頭目昏眩,甚則伴隨痰涎壅盛之症。

病因病機

  1. 風痰上擾:痰濁內生,因風邪引動,或肝風內動,挾痰上衝,阻滯清陽之氣,如《醫碥·眩暈》所言:「痰涎隨風火上壅,濁陰干於清陽。」此類眩暈多見痰涎壅盛、胸悶嘔惡。
  2. 肝陽化風:情志失調或肝鬱化火,風陽上亢,擾動頭目,可兼見頭痛、耳鳴、面赤等症。
  3. 脾胃虛弱: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運化失職,痰濕內停,遇風邪則痰隨風動,上蒙清竅。

臨床表現

  • 主症:頭暈目眩,視物旋轉,甚則噁心嘔吐。
  • 兼症:頭重如裹、胸脘痞滿、痰多黏稠、耳鳴耳閉,或肢體麻木。
  • 舌脈:舌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或滑數。

治法與方藥

  1. 吐法:若痰涎壅盛、胸膈痞悶,可先用吐法祛痰開竅,如《儒門事親》以 獨聖散(瓜蒂散) 催吐,導邪外出。
  2. 化痰息風:吐後以 清上辛涼之劑 調理,如 防風通聖散 加半夏、天麻,疏風清熱、化痰平肝;或選用 半夏白朮天麻湯,健脾化痰、息風定眩。
  3. 平肝潛陽:若肝陽偏亢,可配合 天麻鉤藤飲鎮肝熄風湯,清肝降火、潛陽息風。

相關證候辨析

  • 風痰眩暈:與頭風眩運病機相似,但更強調風邪與痰濁合病,治法側重祛風化痰。
  • 氣虛眩暈:屬虛證,眩暈遇勞加重,伴氣短乏力,治宜補中益氣,如 補中益氣湯

此證多見於現代醫學之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等疾患,中醫辨證時需結合痰、風、火等病理因素,區分虛實標本,對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