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頭偏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頭偏痛

頭偏痛,又稱偏頭痛,為中醫病證名,指頭部一側發生的疼痛,其病因病機與氣血失調、外邪侵襲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1. 氣血虛弱
    《太平聖惠方》提及:「夫頭偏痛者,由人氣血俱虛,客風入於諸陽之經,偏傷於腦中故也。」指出氣血不足時,正氣不固,風邪易乘虛而入,侵襲頭部陽經,導致經絡阻滯,發為偏頭痛。
  2. 外感風邪
    風為陽邪,易襲陽位,頭為諸陽之會,風邪上犯,可致經氣不暢,尤以少陽經、太陽經為多見,故疼痛多發於頭側或後頭部。
  3. 肝陽上亢
    情志不遂或肝鬱化火,可致肝陽上擾清竅,氣血逆亂,發為偏頭痛,常伴眩暈、面赤等症。
  4. 痰瘀阻絡
    痰濕內蘊或久病入絡,氣血瘀滯,阻塞頭部經脈,不通則痛,其痛多呈刺痛,纏綿難癒。

辨證分型

  1. 風邪襲絡
    痛勢驟發,遇風加重,或兼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
  2. 肝陽上亢
    頭脹痛眩暈,心煩易怒,口苦咽乾,舌紅苔黃,脈弦數。
  3. 氣血兩虛
    頭痛隱隱,勞累加重,面色少華,神疲乏力,舌淡脈細弱。
  4. 痰瘀阻滯
    頭痛如裹或刺痛,胸悶嘔惡,舌暗或有瘀斑,苔膩,脈滑或澀。

相關經絡與臟腑

頭偏痛與少陽經關係密切,因少陽循行於頭側,若邪客少陽,則見偏頭痛;此外,與肝、脾功能失調亦相關,肝主疏泄,脾主運化,二者失常皆可影響氣血運行,誘發疼痛。

此證歷代醫家多有論述,除《太平聖惠方》外,《證治準繩》、《醫林改錯》等亦載有相關治法,如疏風散邪、平肝潛陽、益氣養血、化痰通絡等,需依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