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穿頷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穿頷風
穿頷風為中醫病名,指兩腮下紅腫生核,初發時多見於單側,漸次蔓延至雙頷,甚則腫潰透入口內。此症多因陽明經火毒熾盛,兼夾痰濕積聚,上攻頷頰所致。其病機關鍵在於熱毒壅滯經絡,痰瘀互結,發為腫核。
病因病機
- 陽明火毒: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面頷,若過食辛辣厚味,或外感熱邪,致胃火亢盛,循經上攻,蘊結於頷頰。
- 痰濕積聚:脾失健運,痰濕內生,與火毒相搏,阻滯經絡,形成腫核。
- 氣血瘀滯:熱毒久蘊,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停,加重腫痛潰爛。
臨床表現
- 初起單側或雙側頷下紅腫,觸之有核,質硬疼痛。
- 漸次腫勢擴散,可潰破流膿,甚則穿透口腔內壁。
- 伴隨發熱、口乾、便秘、舌紅苔黃膩等陽明熱盛之象。
治法與方藥
治宜 清熱解毒、瀉火散結,佐以 化痰散瘀。
- 內治方:以 五味消毒飲(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為基礎,加減化裁:
- 加 白芷 散風消腫,桔梗 宣肺排膿。
- 佐 乳香、沒藥 活血止痛,南星、白芥子 化痰散結。
- 配 夏枯草 清肝火、散鬱結,增強消腫之力。
- 外治法:以 冰硼散 吹敷患處,清熱解毒、斂瘡生肌。
辨證要點
需與「痄腮」(流行性腮腺炎)鑑別:
- 痄腮多為外感溫毒,具傳染性,腫勢以耳垂為中心,少潰爛。
- 穿頷風則屬內傷火毒,腫核偏於頷下,易潰透成瘡。
此症若遷延不癒,熱毒深陷,可傷及陰液,轉為陰虛火旺之證,此時需兼顧養陰清熱,如加用玄參、生地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