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透刺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透刺法
定義與源流
透刺法又稱透穴法,是中醫針灸學中一種特殊的針刺技術,指用一根針同時刺激多個穴位或貫穿相鄰穴位的刺法。此法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在《靈樞·官針》篇中已有"直刺"與"旁刺"的記載,可視為透刺法的雛形。金元時期,針灸大家竇漢卿在《針經指南》中明確提出"透針"概念,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更系統地記載了多種透刺方法。
技術特點
透刺法根據針刺方向與深度的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 直線透刺:沿經脈走向直刺,如外關透內關
- 橫向透刺:跨越不同經脈橫刺,如太陽透率谷
- 深層透刺:針尖抵達對側皮下但不穿出,如合谷透勞宮
- 多向透刺:一針多向,如百會四神聰透刺
臨床應用原理
透刺法在中醫理論中的治療機理主要基於:
- 經絡貫通:加強經氣流通,調和陰陽
- 表裡同治:同時調節相表裡的經脈
- 氣血調達: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瘀滯
- 整體調節:通過一針多穴產生協同效應
常用透刺組合
臨床上常見的透刺組合包括:
- 頭面部:攢竹透魚腰、太陽透頰車
- 上肢部:外關透內關、合谷透後溪
- 下肢部:陽陵泉透陰陵泉、崑崙透太溪
- 軀幹部:膻中透鳩尾、命門透腰陽關
技術要領
透刺法的操作需掌握以下關鍵:
- 針具選擇:多選用較長針具(1.5-3寸)
- 進針角度:根據穴位特性調整,一般15-45度
- 得氣控制:在透刺過程中需保持持續得氣感
- 手法運用:結合提插、捻轉等基本手法
適應範圍
透刺法特別適用於:
- 經絡阻滯明顯的痹證
- 陰陽失調的疑難雜症
- 需要強刺激的頑固性疼痛
- 經氣運行不暢的痿證
透刺法作為中醫針灸的特色技法,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和"經絡理論"的臨床應用,通過一針多穴的獨特方式,達到疏通經絡、調和陰陽的治療目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