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透鏡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透鏡灸
透鏡灸為中醫灸法之一,屬日光灸的範疇。其法利用透鏡聚焦日光,將熱能集中於特定穴位或患處,以達到溫通經絡、散寒祛濕、活血化瘀之效。此法結合自然光熱與灸療原理,屬外治法中的溫熱刺激療法。
原理與作用
透鏡灸以日光為熱源,透過凸透鏡聚光,使光能轉化為溫熱之氣,作用於人體經絡腧穴。中醫認為,日光屬陽氣之精華,配合鏡面聚焦,可增強其溫煦之力,適用於寒濕痺痛、氣血瘀滯等證。其作用機理類似艾灸,但熱源不同,且更具定向性,能精準作用於局部。
適應證候
透鏡灸多用於以下情況:
- 寒證:如風寒濕痺、關節冷痛、脘腹冷痛等,因陽氣不足或外感寒邪所致者。
- 氣血瘀滯:局部腫脹、瘀血疼痛,或經絡不通之證。
- 虛寒性病症:如脾胃虛寒、陽虛畏寒等,可輔助提振陽氣。
操作要點
傳統透鏡灸需選擇光線充足之時(如午前),以銅鏡或玻璃透鏡聚焦日光,對準穴位或患處照射,以患者覺溫熱舒適為度。操作時需調整透鏡距離,控制熱力強弱,避免灼傷。此法因受天氣限制,古代多配合其他灸法併用。
與其他灸法的區別
透鏡灸與艾灸、燈火灸等同屬溫熱療法,但差異在於:
- 熱源不同:透鏡灸依賴日光,艾灸則以艾絨燃燒產熱。
- 作用範圍:透鏡灸聚焦性強,適用小範圍;艾灸可覆蓋較大區域。
- 適用環境:透鏡灸需晴朗天氣,艾灸則不受限。
此療法體現中醫「天人相應」思想,善用自然之力以調和人體陰陽,屬傳統外治法的特殊形式。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