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透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透膿

透膿為中醫外科治法之一,屬「攻潰法」範疇,主要應用於瘡瘍膿成階段,旨在促使膿液外泄、毒邪排出,以達消腫癒瘡之效。此法強調「膿成當潰」,若瘡瘍內膿已熟卻未自行破潰,或膿腔深在難以外透,則需藉助藥物或外治手法,助其速潰。

理論依據

中醫認為,瘡瘍成膿後,毒邪聚而為膿,若滯留體內易致「毒邪內陷」,反傷氣血。故《醫宗金鑑·外科心法》提出「凡瘡既成膿,當急潰之」,透膿即順應此理,透過行氣活血、透毒排膿之藥,或針刺、刀砭等外治術,開泄膿腔,使邪有出路。

常用方法

  1. 內服透膿藥

    • 透膿散(《外科正宗》):以黃耆、當歸補益氣血,川芎、皁角刺活血透膿,穿山甲(今多以他藥代之)通絡潰堅,共奏托毒外透之效。
    • 仙方活命飲:適用於熱毒熾盛之癰腫,以金銀花、白芷等清熱解毒,配合皁角刺、穿山甲透膿。
  2. 外治透膿法

    • 針刺排膿:以三棱針或火針刺破膿頭,引膿外流,適用於淺表癰疽。
    • 藥線引流:以桑皮紙或絲綿蘸藥(如九一丹)插入瘡口,化腐提膿。

辨證要點

透膿法需辨膿之成熟與否,未成膿者禁用,以免徒傷氣血。膿熟之徵包括瘡頂變軟、按之波動、疼痛減輕等。另須辨體質虛實,氣血虛弱者宜配伍補托藥,防正氣不支。

透膿法體現中醫「以通為用」之理,與「消法」「托法」相輔,為瘡瘍治療關鍵環節。歷代醫家如陳實功、吳謙等皆詳述其法,臨證當靈活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