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土輪」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土輪
土輪為中醫學中人體部位之名稱,又稱「肉輪」,屬五輪學說之一。五輪學說將眼部劃分為五個部分,分別對應五臟,用以闡述眼與臟腑之間的生理、病理聯繫。土輪主要指眼瞼部位,包含上下眼瞼及其周圍組織,於五臟中對應脾臟。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主肌肉。眼瞼屬肌肉組織,故其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與脾臟密切相關。脾氣健運,則眼瞼豐潤有力,開合自如;若脾虛氣弱,則可出現眼瞼下垂、浮腫或頻繁瞤動等症狀。此外,脾主統血,若脾不統血,可能導致眼瞼皮下出血或色澤異常。
臨床表現與辨證
- 脾氣虛弱:眼瞼下垂、開合無力,或伴有面色萎黃、食欲不振等症狀。
- 脾虛濕困:眼瞼浮腫,按之凹陷,或伴有頭重、肢體困倦等濕邪內停之象。
- 脾熱上擾:眼瞼紅腫、疼痛,甚則化膿,多因脾胃積熱上攻所致。
與其他四輪之關係
土輪與其他四輪(風輪、水輪、火輪、血輪)相互關聯,共同維持眼部功能。例如,脾(土輪)為後天之本,氣血不足時可能影響肝(風輪)之藏血功能,進而導致目澀、視物模糊等症狀。
總結
土輪作為五輪之一,不僅反映眼瞼局部狀態,亦為診察脾臟功能之重要窗口。透過觀察眼瞼形態、色澤及功能變化,可輔助判斷脾之盛衰及相關病機,為中醫眼科診治之重要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