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穿埂天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穿埂天蛇

穿埂天蛇為中醫外科病名,屬「手心毒」之一類,首載於明代《證治準繩·外科》卷三。其特徵為毒發偏於掌邊,與掌心正中發病之典型「手心毒」有所區別。此症多因手部經絡氣血壅滯,或外感邪毒內侵,鬱而化熱,凝聚於掌緣肌膚所致。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循行於掌部,若因勞損、外傷或濕熱之邪乘虛而入,可致局部氣血運行不暢,熱毒蘊結,發為腫痛。《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提及,手心毒之發病與「心火熾盛」相關,而穿埂天蛇因位處掌側邊緣,或與肝膽經濕熱下注、局部氣血瘀阻更為密切。

臨床表現
初起患處紅腫焮熱,疼痛劇烈,漸至化膿,潰後膿液黃稠。若毒邪深竄,可沿經絡蔓延,甚則引起肘腋部「瘰癧」(淋巴結腫大)。其形勢急者,可伴見發熱、口渴、舌紅苔黃等陽證熱象。

治法與方藥

  1. 內治:以清熱解毒、活血散結為主。

    • 初起未潰:可選用「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加赤芍、丹皮以涼血化瘀。
    • 膿成未透:宜托毒外出,方如「透膿散」加減。
    • 若兼肝經濕熱:可佐以龍膽瀉肝湯化裁,疏泄肝膽鬱火。
  2. 外治

    • 初起腫痛:以金黃散或玉露散調敷,清熱消腫。
    • 膿成宜切開引流,後用九一丹提膿祛腐,腐盡改用生肌散收口。

古籍考據
《證治準繩》指出此症「毒偏掌邊」,與「掌心毒」相類而位異,治法雖同,然需辨經絡所屬。清代《外科大成》進一步強調,手心毒之變證需防「毒邪走黃」,即熱毒內攻之險候,穿埂天蛇亦當警惕此變。

此症名「天蛇」,或取喻其毒勢迅疾如蛇行之態,而「穿埂」則形容其發於掌緣埂起之處,病名形象,深具中醫外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