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黑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吐黑水
證名,指嘔吐黑色液體之症,見於《寓意草·面議倪慶雲危症再生治驗》。此症多因胃中津液枯竭,陰液大傷所致。《張氏醫通·卷四》云:「黑水為胃底之水,此水且出,則胃中之津久已不存。」意指嘔吐黑水乃胃腑深層津液外泄之象,反映胃陰嚴重耗損,甚則胃氣敗絕。
中醫病機分析
- 胃陰枯涸:長期熱病、燥邪傷陰,或過服辛溫燥烈之藥,耗傷胃津,致胃失濡潤,陰虛內熱,灼津成瘀,故嘔吐之物呈黑色。
- 瘀熱內結:若胃絡瘀阻,兼夾熱邪,瘀熱相搏,可致胃中濁液變黑上逆。此與「瘀血發黃」之理相近,皆因血瘀化熱,濁液不循常道。
- 胃氣衰敗:久病重病,胃氣將絕,無力運化水穀,殘留穢濁之液積於胃底,色黑而臭,隨胃氣上逆而吐。此屬危候,多伴形銷骨立、脈微欲絕。
相關鑑別
- 吐血(嘔血):血色暗紅或紫黑,多夾食物殘渣,屬胃絡損傷,與吐黑水之純液體不同。
- 飲證:痰飲停胃之嘔吐多為清稀痰涎,色白或黃,非黑水。
古籍補充
《醫宗金鑒》提及「胃槁」一證,描述津枯胃燥之變,可與吐黑水互參;《臨證指南醫案》亦載熱病傷陰後「吐黑膩水」,屬熱毒熾盛,燔灼胃陰之變證。
此症多見於重症末期,提示臟腑氣陰俱竭,臨床須結合四診,細辨虛實寒熱,不可僅執一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