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蛔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吐蛔痧,吐蛔為症,痧為病,吐蛔痧是指蛔蟲病患兒感染痧毒而致吐蛔。吐蛔痧多見於夏秋季節,以小兒為多見。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嘔吐、腹瀉、便秘、蛔蟲出入肛門,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治療宜清熱解毒、驅蟲止吐。可用香附、陳皮、木香、砂仁、萊菔子、山楂、檳榔等煎湯,稍冷飲之。

吐蛔痧的病因病機

吐蛔痧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蛔蟲感染。蛔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小腸內的線蟲,其幼蟲可隨食物或飲水進入人體,在小腸內發育成成蟲。成蟲可引起腸道黏膜損傷,並吸取人體營養,導致營養不良。二是痧毒感染。痧毒是一種中醫病理產物,其主要成分為熱毒、濕毒、瘀血等。當人體正氣不足,外邪侵襲時,可導致痧毒內生。痧毒內生後,可引起發熱、腹痛、嘔吐、腹瀉、便秘等症狀。

吐蛔痧的臨床表現

吐蛔痧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熱:多為高熱,可達40℃以上。 2.腹痛:多為陣發性絞痛,可伴有噁心、嘔吐。 3.嘔吐:多為黃色或綠色液體,可伴有蛔蟲。 4.腹瀉:多為水樣便,可伴有黏液或血液。 5.便秘:多為乾燥、硬結的糞便。 6.蛔蟲出入肛門:可見蛔蟲在肛門口蠕動。 7.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吐蛔痧的診斷

吐蛔痧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發熱、腹痛、嘔吐、腹瀉、便秘、蛔蟲出入肛門等。此外,還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便常規、糞便鏡檢等,來明確診斷。

吐蛔痧的治療

吐蛔痧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清熱解毒:可用大黃、黃連、黃芩、梔子、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湯內服。 2.驅蟲止吐:可用檳榔、山楂、烏梅、木香、砂仁、陳皮等驅蟲止吐的中藥煎湯內服。 3.調理脾胃:可用香附、白朮、茯苓、甘草等健脾和胃的中藥煎湯內服。 4.其他治療:如患者出現嚴重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可給予輸液治療。

吐蛔痧的預防

吐蛔痧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2.不吃生冷、不潔的食物。 3.不喝生水。 4.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蛔蟲病。

吐蛔痧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嘔吐、腹瀉、便秘、蛔蟲出入肛門等。治療上以清熱解毒、驅蟲止吐為主。預防上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吃生冷、不潔的食物,不喝生水,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蛔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