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乳瀉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吐乳瀉青
病證名,首見於北宋錢乙《小兒藥證直訣》,為嬰兒特有之證候,臨床以嘔吐乳食、腹瀉並見,且排泄物色青為主要特徵。
病因病機
此證多因外感寒邪,內傷脾胃所致。嬰兒形氣未充,脾常不足,肝常有餘,寒邪襲表則中陽受遏,脾胃運化失職,升降失常,故見吐乳;肝氣乘脾,疏泄太過,下迫腸道則生腹瀉。青色屬肝,便色青綠乃肝木橫逆、脾土受剋之象,亦提示寒邪鬱而化熱,形成寒熱錯雜之候。《幼幼集成》云:「小兒吐瀉並作,色青者,肝邪犯胃也。」
辨證要點
- 主症:嘔吐未消化乳塊,腹瀉頻作,糞色青綠或青白相兼,或夾泡沫。
- 兼症:或見脘腹冷痛、啼哭不安、手足不溫、舌淡苔白膩,指紋青滯。
- 病機關鍵:寒客中焦,肝脾失調,需與單純傷食吐瀉(糞臭如敗卵)或熱瀉(便黃穢臭)鑑別。
治法方藥
治宜 溫中健脾,抑肝和胃,方選 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加味:
- 加 肉桂 溫補命門,助脾陽以散寒;
- 佐 白芍 柔肝緩急,斂陰止瀉,合甘草成芍藥甘草湯意,能解肝木之橫逆。
若兼腸鳴漉漉、寒象明顯者,可酌加 乾薑、砂仁 以增強溫中止瀉之效;若見舌苔微黃、熱象初顯,可少佐 黃連 苦寒降逆,寒熱並調。
古籍補充
《嬰童百問》指出:「小兒吐瀉青色,如菜汁者,此因驚停乳,痰涎壅盛所致。」提示臨證需辨明是否夾雜驚風、痰濕等證,若見抽搐、痰鳴等症,當參酌 鉤藤、天麻 等平肝息風之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