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吐痧

吐痧是一種中醫病症,屬於痧證的一種。痧證是指由外感風熱或內傷氣滯血瘀等原因導致人體經絡氣血不通,出現局部肌膚發紅、灼熱、疼痛、腫脹等症狀。而吐痧則是痧證的一種表現,其特徵為患者在患有痧證的情況下,喝水或吃飯時會出現反胃、嘔吐的症狀。

病因

吐痧的主要病因包括:

  • 外感風熱:風熱之邪侵襲人體,導致經絡氣血不通,出現局部肌膚發紅、灼熱、疼痛、腫脹等症狀。
  • 內傷氣滯血瘀:情志不遂、飲食不節等原因,導致氣機不暢,血瘀阻滯,出現胸悶、腹脹、疼痛等症狀。
  • 其他原因:如肝炎、膽囊炎、胰腺炎等疾病也可能引起吐痧。

治療方法

吐痧的治療方法包括:

  • 清熱解毒:使用銀翹散、桑菊飲等中藥進行治療。
  • 活血化瘀:使用丹參、赤芍、桃仁等中藥進行治療。
  • 疏肝理氣:使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丸等中藥進行治療。

預防方法

吐痧的預防方法包括:

  •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關疾病。

如果出現吐痧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