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吐屎是一種中醫名詞,也被稱為吐糞、吐溏糞、吐糟粕,指的是嘔吐物中含有糞便的症狀。吐屎通常與胃腸道功能紊亂相關,常見於急性胃腸炎、胃腸功能紊亂、胃腸道腫瘤、胃腸道梗阻等疾病。

臨床上,吐屎的表現主要是嘔吐物中帶有糞便,而糞便的性狀、顏色、氣味等則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有關。診斷吐屎的主要方法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必要時可以進行胃鏡檢查、X線檢查等輔助檢查。

治療吐屎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對於急性胃腸炎、胃腸功能紊亂等患者,可以給予抗生素、止吐藥、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治療;而胃腸道腫瘤、胃腸道梗阻等患者則需要根據病情進行手術治療。

吐屎的預後取決於原發病的治療效果。若吐屎病情急起,伴隨實火症狀,且同時出現便祕腹痛,可以使用治療實火的承氣湯或清胃平逆散。若吐屎病情較輕且久病體虛脈虛,則應該補養胃腎,使用救腎安逆湯加減處方治療。

《雜症會心錄》中論述了吐屎的機理:吐屎的問題源於幽門失去正常的開闔功能,致使胃液無法正常排出,而導致腎水被迫進入胃中,隨後糟粕也進入胃內,這就是吐屎的機理。在治療上,必須針對胃和腎同時治療,並採取正確的治療方法而不是逆治。

吐屎是一個嚴重的消化道疾病,患者應該及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