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吐屎
證名,指嘔吐物中挾雜糞便之症。《雜症會心錄》指出:「其標在胃,其本在腎,幽門失開闔之職也。」此症多因幽門功能失調,胃液虧虛,腎水不足,致小腸之糟粕逆衝入胃,隨嘔吐而出。其病機關鍵在於胃腎失調,虛實夾雜。
病因病機:
- 實火攻胃:多見於急症,因腸胃實熱壅滯,腑氣不通,糟粕上逆。症見便秘、腹痛、嘔吐穢濁,舌紅苔黃燥,脈沉實。
- 胃腎兩虛:久病體弱,胃陰不足,腎水虧耗,幽門失司,致穢物上泛。症見神疲乏力,脈虛細弱,嘔吐物酸腐挾糞。
辨證論治:
- 實證:宜通腑泄熱,降逆止嘔。方用大承氣湯(大黃、厚朴、枳實、芒硝)攻下燥結;輕者可用清胃平逆散(黃連、半夏、陳皮、竹茹)清熱和胃。
- 虛證:當補益胃腎,固攝止逆。方選救腎安逆湯(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加減,佐以人參、白朮健脾益氣。
相關病證:
此症可見於低位腸梗阻,因腸道氣機阻滯,傳導失司,穢濁上犯所致。若兼見腹脹如鼓、痛而拒按,需結合脈證,辨明寒熱虛實。
古籍補充:
《醫宗金鑒》提及「嘔吐如糞」屬關格重症,與三焦氣化失常相關,治當調暢氣機,分消上下。此外,《景岳全書》強調「胃為腎之關」,若腎陽衰微,火不暖土,亦可能導致幽門不固,治宜溫補命門。
附註:
吐屎一症,臨床須細辨標本,實者瀉之,虛者補之,尤重胃腎同治。用藥時需據證加減,如熱盛加黃芩、梔子;陰虛加麥冬、石斛;氣逆甚者代赭石、旋覆花亦可酌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