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涎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吐涎沫是中醫名詞,指的是嘔吐涎水清沫的症狀。這種症狀通常由於水飲內阻造成。《金匱要略》中提到:“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

吐涎沫也可能是由於脾胃虛弱所致。《張氏醫通》卷四中記載:“蓋脾為涎,脾虛不能約束津液,故涎沫自出。”

治療吐涎沫時,需要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如果是由水飲內阻引起的,可以使用五苓散、吳茱萸湯、半夏乾薑散等方劑來治療;如果是由脾胃虛弱引起的,則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減來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用藥,以避免加重病情。

以下是吐涎沫的古籍原文引用:

《金匱要略》:“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

“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龍湯主之。”

《張氏醫通》卷四:“蓋脾為涎,脾虛不能約束津液,故涎沫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