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吐瀉互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吐瀉互作是指吐和瀉同時發生或先吐後瀉、先瀉後吐等現象。這種病情較常見於小兒,病程通常較長。

造成吐瀉互作的原因,大多是脾胃功能失調,包括飲食不節、感受外邪等因素,進而導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常,造成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吸收,上逆而吐,或者下泄而瀉。

這種病症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嘔吐、腹瀉、腹痛、食慾不振、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滑等症狀。

對於吐瀉互作的治療,主要以健脾和胃、清熱化濕為主。常見的方藥有胃苓湯、保和丸、理中湯、益黃散等,這些方藥都具有調和脾胃、消化食物的作用。

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需要注意的是,吐瀉互作若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可能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危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出現吐瀉互作的情況,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