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團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團崗穴

別名:環崗(見《針灸集成》)。

出處:首載於唐代《千金要方》,為經外奇穴之一。

定位:位於骶部,具體取穴方法為小腸俞直下2寸處。小腸俞為膀胱經穴位,在平第一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1.5寸,由此垂直向下量取2寸即為團崗穴。

主治功能

  1. 二便不利:對大小便不通、淋瀝、便秘等泌尿系統與腸道功能失調有調理作用。
  2. 腰痛:尤其適合骶部或下腰區域的疼痛,可能與局部經氣阻滯相關。
  3. 婦科與下焦病症:部分古籍提及此穴對婦人胞宮氣血不暢所致症狀有一定輔助效果。

操作技法

  • 艾灸:傳統以艾炷灸3至7壯,溫通局部經氣,適合寒濕瘀滯證型。
  • 針刺:可直刺0.5至1寸,得氣後行提插捻轉手法,以酸脹感擴散為度。

學理探討
團崗穴雖屬經外奇穴,但其位置鄰近膀胱經與骶部八髎區域,與腎氣、膀胱氣化功能密切相關。從經絡理論而言,刺激此穴可疏通下焦氣機,調節水液代謝,故對二便異常及腰痛有協同調治之效。

附註
此穴在現代臨床應用較少,然古代醫籍明確記載其療效,值得進一步研究與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