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推板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推板法乃中醫推拿手法之要技,屬「動法」範疇,專治經筋拘急、氣血壅滯之證。其法以拇指指腹或掌根緊貼患處肌表,順肌紋走向垂直施力,或前推如犁地分土,或後扳似引弓開弦,使糾結之筋絡得以舒展。

此法深合《黃帝內經》「按而收之」「推而散之」之理,尤重「以痛為腧」之則。操作時需辨明經筋走向,如太陽經所過之處多施縱向推扳,陽明經所循部位宜作橫向分撥。針對不同證候,又有「三層滲透」之妙用:淺層施力可解皮部邪氣,中層運勁能疏經脈瘀阻,深層透達可調骨節錯縫。

臨床應用時,常配合「一推一扳」節律,暗合呼吸導引之法。醫者吐納之際,以丹田之力貫注指端,使患者局部產生得氣感為度。對於陳年痼疾,多佐以藥酒為媒,借推板之勢引藥性深入腠理。若遇筋肉粘連如「筋結」「筋瘤」者,則需以「剛柔相濟」之勁,先以柔勁滲透,繼用剛勁分離,終以震顫手法收功。

此術與十二經筋理論相應,尤擅調理「束骨而利機關」之能。凡肩凝、腰尻重痛、腿股風濕等證,辨明病在何經何筋,擇相應推板角度施治,可使「筋柔骨正,氣血自流」。然需知「推扳」非蠻力之為,實乃「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之功,方合中醫「中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