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穿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穿鼻
穿鼻為經外穴之別名,出自《刺疔捷法》,即上迎香穴。此穴位於面部,鼻翼軟骨與鼻甲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屬經外奇穴,臨床多用於鼻疾及頭面疾患之治療。
定位與取穴
穿鼻(上迎香)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上端盡處,約與鼻翼軟骨下緣平齊。取穴時,可令患者正坐或仰臥,沿鼻翼外側向上推按,至鼻唇溝盡端凹陷處即為該穴。
主治功能
穿鼻穴性通利鼻竅、散風清熱,主要用於:
- 鼻塞不通:可疏通鼻腔氣機,改善鼻窒、鼻鼽等症。
- 鼻淵(鼻竇炎):配合迎香、合谷等穴,能緩解鼻流濁涕、頭額脹痛。
- 面癱口歪:與地倉、頰車同用,可調和局部氣血,助肌肉恢復。
- 頭痛目眩:因其近鼻根,對前額痛、眉棱骨痛有一定緩解作用。
操作方法
臨床多以針刺或按揉為主:
- 針刺:直刺0.3~0.5寸,局部酸脹感可擴散至鼻根,手法宜輕緩,避免過深。
- 艾灸:少用,若需溫通,可懸灸3~5分鐘。
- 按摩:以拇指指腹按揉1~3分鐘,適用於日常鼻塞緩解。
配伍應用
穿鼻常與他穴相配,以增療效:
- 配迎香、印堂,治鼻塞不聞香臭。
- 配合谷、風池,疏風解表,治外感鼻塞。
- 配太陽、攢竹,緩解鼻淵所致頭痛。
學理探討
穿鼻穴近手足陽明經循行區域,陽明經多氣多血,故此穴能調和氣血、開泄鬱熱。從現代解剖學觀之,該處分布篩前神經分支及面神經頰支,刺激可調節鼻腔黏膜血流及神經反射,改善局部功能。
此穴在古籍中記載較簡,然臨床沿用至今,尤擅通竅之功,為鼻疾治療之要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