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腿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腿發,病名。指生於大腿內側足太陰脾經箕門穴之癰。出《外科啟玄》卷六。即箕門癰。詳見該條。
《外科啟玄》卷六:“腿發,生於大腿內側足太陰脾經箕門穴,如黍米大,紅腫疼痛,如火燒,不思飲食,身熱煩躁,脈洪數,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方用大黃三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甘草一兩,水煎服。”
箕門穴,出《靈樞·經脈》:“足太陰脾經,起於大指之端,循指內側,出爪甲後,上行兩指,入內踝下,循脛骨內後廉,上膕內,出膝股內側,上大腿內側,入腹,循脅內,下胸中,注入胃。其支者,從膕內上股內前廉,貫股中,出膝前廉,下循脛骨內前廉,至足大趾內側端。其支者,別於膕內,下循腘內,出外踝後,循足跗上廉,入小趾內側端。是為足太陰脾經之絡。”
箕門穴,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大腿內側,當髂前上棘與髂內側突之間,髂前上棘上方1.5寸。
箕門穴,為足太陰脾經之絡穴,具有疏通經絡、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腿發,多由脾胃濕熱、外感風熱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為大腿內側出現紅腫熱痛、如火燒、不思飲食、身熱煩躁等。
治療腿發,可用大黃、黃連、黃芩、甘草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藥物治療。
此外,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