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腿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腿癰,病名。指生於腿部之癰瘡。見《[瘍醫大全](/dic/18024)》卷二十五。即大腿癰。詳見該條。

《瘍醫大全》卷二十五:“腿癰,生於腿部,初起如豆,漸大如拳,痛不可忍,腫脹如覆盆,皮色紫黑,有白頭,膿汁如膏,臭不可聞,治宜破膿,以大蒜一枚,切碎,以酒浸,塗於瘡上,以艾火灸之,膿出即愈。”

腿癰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多發於大腿部位,初起時為紅腫熱痛,逐漸發展成膿腫,破潰後流出膿液,有臭味,治療時應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

腿癰的病因多為外感風熱之邪,或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或因跌打損傷,導致氣血不和,經絡阻滯,肌肉失養,而形成癰腫

腿癰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逐漸發展成膿腫,破潰後流出膿液,有臭味。

腿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可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等清熱解毒的中藥內服,外用金黃膏、紫雲膏等外敷。

腿癰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2、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

3、飲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4、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腿癰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