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臀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臀中穴

定位與取穴
臀中穴為經外奇穴,首見於《常用經穴解剖學定位》。其位置在臀部,取穴時以大轉子(股骨大轉子)與坐骨結節連線為底邊,向上作一等邊三角形,頂點即為本穴。此定位法結合解剖學標誌,便於臨床操作。

主治功能
臀中穴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疾患:

  1. 經絡痹阻:如坐骨神經痛,因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之下肢放射痛。
  2. 肢體痿廢:中風後遺症或外傷引起的下肢偏癱、痿軟無力。
  3. 風疹瘙癢:與風邪鬱於肌表相關的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症。

刺灸方法

  • 針刺:直刺1.5-2.5寸,深刺可達臀大肌深層,刺激坐骨神經周圍組織,以疏通經絡。
  • 艾灸:艾炷灸3-7壯,或艾條溫和灸5-15分鐘,藉溫熱之力驅散局部寒濕瘀滯。

中醫理論基礎
臀中穴雖為經外奇穴,但其作用機理符合中醫「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原則。臀部為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陽膽經所過之處,此穴能調節兩經氣血,緩解因經氣不暢導致的疼痛與運動障礙。此外,艾灸此穴可溫陽化濕,適用於寒濕下注之證。

臨床配伍
配合環跳、委中等穴,可增強舒筋活絡之效;若治風疹,常配血海、曲池以活血祛風。

(注: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實際應用需結合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