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托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托疽,又名膝眼毒,是指生於足少陽膽經陽關穴、陽陵泉穴的癰疽。
《外科啟玄》卷六記載:「托疽,生於陽關、陽陵泉,焮腫疼痛,潰膿遲緩,膿汁黃白者為順;若不疼痛或流鮮血者,或瘡頭漸多者為逆證。」
托疽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外癰的治療方法。
托疽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多發於青壯年男性。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外傷、感染等因素導致的皮膚組織損傷,繼而引起炎症反應。臨床表現為患處紅腫熱痛,局部皮膚出現水泡或膿腫,並伴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狀。
托疽的治療方法包括:
- 局部治療:可以使用碘伏、雙氧水等消毒液清洗患處,並用紗布包紮。
- 全身治療:可以使用抗生素、消炎藥等治療。
- 手術治療:如果托疽已經形成膿腫,可以通過手術切開引流,以促進膿液排出,加速炎症消退。
托疽的預後一般良好,但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敗血症、骨髓炎等。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一定要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