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脫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脫肛,中醫稱為脫肛,是指肛門部位鬆弛,直腸部分或全部脫出肛門外。脫肛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多見於老年人、孕婦和體弱多病者。

脫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肛門括約肌鬆弛:肛門括約肌是肛門部位的肌肉,主要作用是控制排便。如果肛門括約肌鬆弛,就會導致直腸部分或全部脫出肛門外。

2、直腸黏膜鬆弛:直腸黏膜是直腸內壁的一層黏膜,主要作用是分泌黏液,潤滑腸道。如果直腸黏膜鬆弛,就會導致直腸部分或全部脫出肛門外。

3、盆底肌鬆弛:盆底肌是位於骨盆底部的肌肉群,主要作用是支撐盆腔臟器。如果盆底肌鬆弛,就會導致直腸部分或全部脫出肛門外。

4、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如長期便秘、腹瀉、咳嗽、用力過度等,也可能導致脫肛。

脫肛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1、肛門部位有異物感或墜脹感。

2、排便時有直腸部分或全部脫出肛門外。

3、排便後直腸部分或全部不能自行回納。

4、肛門部位有疼痛、瘙癢或灼熱感。

5、大便帶血。

脫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保守治療:保守治療包括飲食調理、生活習慣調整、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等。

2、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治療脫肛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直腸黏膜環形切除術、肛門直腸懸吊術和肛門直腸固定術等。

脫肛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保持大便通暢。

2、避免久坐久站。

3、避免重體力勞動。

4、避免腹部受涼。

5、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6、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7、戒菸戒酒。

8、保持良好的心情。

9、定期進行肛腸檢查。

脫肛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肛門失禁、直腸脫垂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如果出現脫肛的症狀,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