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脫汗」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脫汗(脫陽)

脫汗,又稱脫陽,是指陰盛格陽,陽氣衰竭,汗出如珠,不流不止,汗味淡薄,不鹹,為危重證候。

病因病機

脫汗的病因病機主要由於陰盛格陽,陽氣衰竭所致。陰盛格陽,陽氣衰竭後,不能固攝汗液,汗液則外泄,因此出現汗出如珠,不流不止的症狀。汗味淡薄不鹹則是因為陽氣衰竭,無法蒸化水液所致。

臨床表現

脫汗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汗出如珠,不流不止;汗味淡薄,不鹹;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四肢厥冷;脈微細欲絕等。

治療

脫汗的治療以扶陽固脫為主。可使用附子、乾薑、人參、黃芪等藥物來溫陽固脫。如果汗出過多,則可使用五味子、黃連、黃柏等藥物來斂汗止汗。

預後

脫汗的預後一般較為嚴重,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死亡。

飲食調理

脫汗的飲食調理應以溫補為主。可多食用溫熱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雞肉、魚肉、豆類、花生、核桃等。應避免食用生冷、寒涼、辛辣刺激性食物。

護理

脫汗的護理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勤換洗衣物。多喝溫開水,補充水分。適當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注意事項

脫汗是一種危重證候,如果出現脫汗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