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脫囊」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脫囊,中醫病名。
1.指陰囊紅腫潰破,甚者睾丸外懸者。見《醫宗金鑒》卷七十五。亦名陰囊毒、外腎癰、囊發、囊脫、脫殼囊癰。該病由濕熱火毒下注肝經而成。臨床症見陰囊紅腫作痛,繼而潰爛皮脫,甚者睾丸外懸。治宜瀉肝火,利濕熱。初期可用龍膽瀉肝湯,後期則宜滋補調理。未潰者可外敷玉露散或金黃散,已潰者按潰瘍治。亦可選用紫蘇葉煎洗或為末乾摻或香油調敷。
2.指外陰部腫大之病證。陰腫之古稱。見《外科大成》卷四。可參見陰腫條。
脫囊,又稱外腎癰、囊發、囊脫、脫殼囊癰,是指陰囊紅腫潰破,甚者睾丸外懸的一種病證。該病多由濕熱火毒下注肝經而成,臨床症見陰囊紅腫作痛,繼而潰爛皮脫,甚者睾丸外懸。治療上宜瀉肝火,利濕熱。初期可用龍膽瀉肝湯,後期則宜滋補調理。未潰者可外敷玉露散或金黃散,已潰者按潰瘍治。亦可選用紫蘇葉煎洗或為末乾摻或香油調敷。
脫囊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多發於青壯年男性。該病的發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多認為與局部感染、外傷、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關。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陰囊紅腫、疼痛、潰爛,嚴重者可導致睾丸外懸。治療上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可用龍膽瀉肝湯、金黃散等中藥治療。外用可用紫蘇葉煎洗或為末乾摻或香油調敷。
脫囊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睾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旦發現患有脫囊,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