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脫色」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脫色症狀與治療

脫色是一種中醫症狀,指皮膚、毛髮、指甲等失去正常色澤,變得暗淡無光[1]。脫色的原因包括疾病、營養不良和藥物等[2]。若不及時治療,脫色可能造成組織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根據脫色的病因,中醫將其分為以下幾個類型[2:1]

  1. 血虛型:由於血液不足,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2. 氣虛型:由於氣虛,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3. 陰虛型:由於陰虛,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4. 陽虛型:由於陽虛,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5. 風邪型:由於風邪侵襲,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6. 濕邪型:由於濕邪侵襲,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7. 熱邪型:由於熱邪侵襲,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8. 寒邪型:由於寒邪侵襲,導致皮膚、毛髮、指甲失去正常色澤。

針對不同類型的脫色,中醫有相應的治療方法[2:2]

  1. 血虛型:可以使用補血藥物,例如四物湯、歸脾湯等。
  2. 氣虛型:可以使用補氣藥物,例如黃芪、黨參等。
  3. 陰虛型:可以使用滋陰藥物,例如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4. 陽虛型:可以使用溫陽藥物,例如附子、肉桂等。
  5. 風邪型:可以使用祛風藥物,例如防風、白芷等。
  6. 濕邪型:可以使用利濕藥物,例如茵陳蒿、蒼朮等。
  7. 熱邪型:可以使用清熱藥物,例如黃連、黃芩等。
  8. 寒邪型:可以使用溫熱藥物,例如乾薑、附子等。

脫色是一種中醫症狀,若出現脫色症狀,應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對於防止脫色引起的組織損傷至關重要。


  1. 《靈樞.經脈》

  2. 吳偉、盧志軍. 中醫基礎理論[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