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脫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脫瀉是一種急性腹瀉的病證名稱,其症狀為每日有百次的水谷下瀉,不僅排除了糟粕,連腸中所蓄之黃水也都排盡,且無餘。這種情況下,應立即止瀉固脫。

脫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飲食不節,暴飲暴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損傷了脾胃,使其功能失調,導致水谷無法正常消化,從而引發脫瀉;情志不暇,長期煩悶愁慮或情緒激動,造成肝氣鬱結,使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水谷無法正常消化,出現脫瀉的症狀;另外,外界六淫(風寒、暑濕、燥熱等病邪)入侵人體且損及脾胃,也會使脾胃功能失調,引發脫瀉。

在治療脫瀉時,主要要以止瀉固脫為主要目標。常使用的中藥有白朮、茯苓、山藥、澤瀉、白扁豆等藥物,這些藥物具有健脾益氣、止瀉固脫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使用中成藥,如香砂六君丸、參苓白朮散等藥物進行治療。

預防脫瀉的方法主要包括:飲食宜清淡,不要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不暇;注意保暖,避免受到外界六淫的侵害。

脫瀉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腹瀉,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失衡等嚴重後果。因此,若出現脫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