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脫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脫瀉,病證名。泄瀉。《醫學傳燈》:「脫瀉者,水谷皆下,日有百次,不但糟粕瀉盡,並腸中所蓄之黃水,俱已竭盡而無餘。」急宜止瀉固脫。參見緊病、滑泄條。

脫瀉是一種急性腹瀉,症狀為水谷皆下,日有百次,不但糟粕瀉盡,並腸中所蓄之黃水,俱已竭盡而無餘。急宜止瀉固脫。

脫瀉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水谷不化,而成脫瀉。
  2. 情志不遂,憂思惱怒,肝氣鬱結,脾失健運,水谷不化,而成脫瀉。
  3. 外感六淫,風寒、暑濕、燥熱等邪氣侵襲人體,傷及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水谷不化,而成脫瀉。

脫瀉的治療,以止瀉固脫為主。可用中藥如白朮、茯苓、山藥、澤瀉、白扁豆等健脾益氣,止瀉固脫;也可用中成藥如香砂六君丸、參苓白朮散等治療。

脫瀉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不遂。
  3.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外感六淫。

脫瀉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腹瀉,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嚴重後果。因此,如果出現脫瀉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