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透穴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透穴法
透穴法,又稱透針法或透刺法,為中醫針灸刺法之一,指以一針貫穿多穴之技法。其特點在於針刺入某穴後,將針尖透達鄰近穴位,然不穿透皮膚,藉此加強經氣疏通、調和陰陽之效。此法兼具簡便性與高效性,臨床應用廣泛,尤擅長治療經絡閉阻或氣血瘀滯之證。
透穴法之分類
透穴法依針刺方向與深淺,主要分為兩類:
-
沿皮淺透法
針體沿皮下淺層透刺,多用於肌肉淺薄處或頭面部穴位。例如:- 地倉透頰車:治顏面癱瘓、口眼歪斜,通調陽明經氣。
- 太陽透率谷:緩解偏頭痛,疏泄少陽經風火。
-
直向深透法
針體垂直深刺,穿透兩穴間肌肉或筋骨間隙,適用於四肢或對穴。例如:- 內關透外關:調理心包與三焦經,治胸悶、心悸及上肢痹痛。
- 陽陵泉透陰陵泉:疏肝利膽、健脾化濕,主治膝關節病及膽道疾患。
透穴法之理論依據
透穴法以經絡學說為基礎,透過「一針通兩經」之效,強化經氣交會與協調作用。例如:
- 內關透外關:內關屬心包經(陰經),外關屬三焦經(陽經),透刺可調和陰陽,寬胸理氣。
- 崑崙透太溪: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透,適用於腰腳痛及腎虛水腫。
古籍記載與臨床應用
透穴法早見於《玉龍歌》,如:「偏正頭風痛難醫,絲竹金針亦可施,沿皮向後透率谷,一針兩穴世間稀。」說明其獨特療效。後世醫家更擴展其用,如:
- 合谷透勞宮:治手麻、中風手指拘攣。
- 攢竹透魚腰:緩解眼瞼下垂或目赤腫痛。
透穴法之優勢在於減少進針數、降低患者不適,同時增強刺激量與經絡感傳,為針灸臨床重要技法之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