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塗藥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塗藥板
塗藥板乃中醫外治器械之一,專用於咽喉部位之藥物塗敷。其形制精巧,頭部呈圓形,多以銅或鋼鍛造而成,直徑約1.2釐米,柄長20釐米,整體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便於醫者精準操作。
形制與材質
塗藥板之頭部圓潤平滑,避免損傷咽喉黏膜,銅質者具抗菌之效,鋼製者則堅韌耐用。柄部修長,利於深入咽喉,仿毛筆執持之法,使施術者能穩定控制力道與角度,確保藥物均勻敷布於患處。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認為,咽喉為「肺胃之門戶」,亦是經絡交會之處,手太陰肺經、足陽明胃經皆循行於此。外邪侵襲或內熱上炎,常致咽喉腫痛、潰瘍等症。塗藥板之應用,乃直接將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藥劑(如冰硼散、錫類散等)塗敷於病灶,使藥力直達病所,發揮局部治療之效。
臨床應用
塗藥板多用於喉痹、喉癰、乳蛾等咽喉疾患。醫者以之蘸取適量藥粉或藥液,輕柔塗抹於咽喉紅腫或潰瘍處,既可避免徒手操作之不便,亦能精準控制藥量。此法屬中醫「外治法」之一,與內服湯藥相輔相成,共奏療效。
歷史淵源
塗藥之術早見於《黃帝內經》,其後歷代醫家如葛洪《肘後備急方》、孫思邈《千金要方》皆載有咽喉外治之法。明清時期,隨喉科專著問世,塗藥器械亦趨精緻,塗藥板之形制遂定型為今貌,成為喉科不可或缺之工具。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