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神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神府穴
定位與出處
神府為經外奇穴,首載於唐代《千金要方》。其位置於胸骨劍突之中心,即鳩尾穴正對心臟處。此穴屬局部取穴,與心脈氣血密切相關。
功能與主治
神府穴主治心痛暴作、絞急欲絕等急症。《千金要方》載其能緩解心氣閉阻、陽氣暴脫之急候,臨床多用於心脈瘀阻型胸痹或寒凝心脈所致之猝然劇痛。此穴近心區,可調暢心包氣機,通陽散結。
操作技法
古法以艾炷灸為主,壯數宜多,達百壯以急救回陽。今用艾灸可酌減為3-5壯,或溫和灸10-15分鐘。因穴位鄰近膈膜,針刺需謹慎,宜平刺或斜刺,深度不超過0.5寸。
理論基礎
從經絡學論,神府雖非正經所屬,然其位處任脈與心之募區,能調動宗氣、振奮心陽。劍突為骨會所在,灸之可激發經氣,通調局部氣血瘀滯。此穴命名「神府」,暗喻其與心神相關,具安神定志之效。
配伍應用
若心陽虛衰,可配內關、膻中以寬胸理氣;寒凝心脈者,加灸厥陰俞、至陽溫通心脈。古籍強調「有忌」,提示需辨明虛實,凡陰虛火旺或熱閉心包者慎用灸法。
現代延伸
當代研究指出,刺激劍突周邊區域能調節自主神經,影響冠脈張力,與中醫「通痹止痛」之效相合。然此穴臨床應用較罕,多作為輔助療法,仍須以辨證論治為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