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灑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灑腿
灑腿為中醫傳統自我推拿導引術之一,屬肢體運動範疇,其名取自動作如「灑水」般輕揚舒展之意。此法記載於清代醫籍《壽世青編·十二段動功》,強調透過下肢屈伸活動以調和氣血,促進經絡通暢。
動作要領
- 單足獨立:先以左足穩立,膝微屈,重心沉於湧泉穴,以固下盤。
- 提腿屈膝:右足緩提,大腿抬至與胯平,小腿自然下垂,足尖朝下,如「金雞獨立」之勢。
- 交替運作:左右足各提七次,動作需勻緩,配合自然呼吸,意念注於足三陰、足三陽經之循行。
中醫理論基礎
- 氣血調和:足部為十二經脈交會之處,尤以足三裏(胃經)、三陰交(脾經)為要。灑腿透過提膝動作刺激經穴,助脾運化、胃受納,使氣血上輸下達。
- 經絡通暢:足部運動能疏導肝經(循行於內側)、膽經(循行於外側),緩解「久坐傷肉」所致之經絡壅滯。
- 陰陽平衡:提腿時陽經(如胃經)收縮,陰經(如脾經)伸展,符合「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之理,協調陰陽氣機。
養生功效
- 強健筋骨:鍛鍊下肢肌肉與關節,預防「痿證」與「痹證」。
- 助運化濕:脾主四肢,灑腿可醒脾化濕,改善「脾虛濕困」之肢體困重。
- 安神定志:動作配合呼吸,能引氣下行,緩解「上實下虛」之失眠煩躁。
此導引術簡便易行,可融入日常養生,然須持之以恆,方見其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