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塞喉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塞喉風
塞喉風為中醫喉科病名,屬「喉風」範疇,特指因痰熱壅滯、氣血阻痹所致之喉部腫塞,妨礙吞咽,並伴隨寒熱症狀的急症。《囊秘喉書》記載:「塞喉風,喉痹聚毒,喉涎稠實而發寒熱。」指出其病機關鍵在於濕熱痰濁蘊結咽喉,阻塞氣機,甚則化毒成膿。
病因病機
- 痰熱壅肺:肺主氣,司呼吸,若外感風熱或內傷飲食,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生痰,痰熱上攻咽喉,致氣血壅滯。
- 濕毒蘊結:脾胃運化失職,濕濁內生,久鬱化熱,濕熱蒸騰上擾,結於喉間,形成腫痛。
- 氣血痹阻:痰濕熱毒膠著,阻遏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咽喉局部紅腫熱痛,甚則化腐成膿。
臨床表現
- 主症:咽喉腫脹疼痛,吞咽困難,痰涎黏稠量多,或見膿核(頸部淋巴結腫大)。
- 兼症:發熱惡寒、口乾苦、胸悶煩躁,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 重症:若膿成未潰,可觸及喉間波動感,呼吸急促,聲音嘶啞。
治法方藥
-
內治
- 清熱化痰:首重疏泄肺胃痰熱,方選《溫膽湯》(半夏、竹茹、枳實、陳皮)加減,或《清氣化痰丸》(瓜蔞仁、黃芩、茯苓、杏仁)化裁,以滌痰散結。
- 解毒消腫:若熱毒熾盛,加黃連、連翹、板藍根;痰涎壅盛者,可佐貝母、天竺黃。
- 活血排膿:膿成未潰,加皂角刺、穿山甲(代用品)透膿外出。
-
外治
- 吹藥:局部外吹《冰硼散》(冰片、硼砂、玄明粉)以清熱止痛,或《珠黃散》解毒化腐。
- 刺絡放血:膿成時以三棱針速刺排膿,務使毒邪外泄。
鑑別要點
- 與乳蛾(扁桃體炎)區別:乳蛾病位局限於喉核(扁桃體),而塞喉風範圍較廣,涉及整個喉關。
- 與喉癰(咽喉膿腫)關聯:塞喉風若失治,可發展為喉癰,然前者以痰塞氣痹為主,後者以熱盛肉腐為標。
此症貴在早期辨治,若痰熱得清,氣血得通,則腫消痛止,喉關自利。歷代醫家強調「治喉如救火」,用藥當果斷迅捷,免貽誤病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