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腮喉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腮喉癰,又名兜腮癰,是指生於腮下之癰。本病多因鬱積寒氣而發。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載:「腮喉癰,生於腮下,如兜狀,故名兜腮癰。其因多由鬱積寒氣,或因風寒外襲,或因飲食不節,或因勞倦過度,或因外傷感染,而致局部氣血凝滯,痰濕聚集,毒邪內蘊,發為癰腫。」
腮喉癰的臨床表現為腮下腫脹,疼痛劇烈,局部皮膚紅腫,有熱感,可觸及硬結,並有波動感。若癰腫破潰,則可流出膿液,伴有惡臭。
腮喉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可用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等清熱解毒的中藥內服,並配合外敷金黃膏、紫雲膏等以消腫排膿。
腮喉癰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飲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腮喉癰是一種常見的外科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敗血症、膿毒血症等。因此,一旦出現腮喉癰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以下是《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關於腮喉癰的治療方法:
- 若癰腫初起,局部紅腫疼痛,可用黃連解毒湯內服,並配合外敷金黃膏。
- 若癰腫已成,局部皮膚紅腫,有熱感,可觸及硬結,並有波動感,可用五味消毒飲內服,並配合外敷紫雲膏。
- 若癰腫破潰,流出膿液,伴有惡臭,可用大黃牡丹皮湯內服,並配合外敷五倍子粉。
腮喉癰的治療應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如果病情嚴重,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