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百六十五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百六十五會

三百六十五會是中醫學中對人體穴位總數的傳統稱謂,源自《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此概念首見於《素問·氣穴論》:「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意指人體穴位與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相應,體現了中醫「天人相應」的整體觀。

理論淵源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三百六十五會與「三百六十五節」密切相關。《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載:「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此處「節」指氣血運行的關鍵節點,而「會」則強調經氣聚會之所。古代醫家認為,人體經絡系統中的穴位數量與天數相合,反映了「人與天地相參」的哲學思想。

穴位分類

實際臨床應用中,傳統經穴總數約為361個(依據WHO標準),與「三百六十五會」略有差異。這些穴位可分為:

  1. 經穴:分佈於十四正經上的穴位
  2. 奇穴:不在正經上但有特殊療效的穴位
  3. 阿是穴:以壓痛點為準的臨時穴位

氣血運行關係

《黃帝內經》將穴位比作「溪谷」,形象描述其作為氣血運行通道中氣血匯聚之處的特性。三百六十五會作為氣血輸注的門戶,具有以下功能特點:

  • 反映臟腑經絡病變
  • 接受針灸刺激調節氣血
  • 作為診斷治療的定位標記

現代理解

現代中醫研究認為,「三百六十五會」更多是象徵性表述,強調穴位系統的完整性與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而非嚴格數量概念。實際穴位數量在不同歷史時期有所變動,反映中醫理論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