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部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部穴詳解

三部穴概述

三部穴乃中醫針灸學中一組重要穴位組合,由大包、天樞、地機三穴組成,分別對應人體上、中、下三部。《標幽賦》云:「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此三穴在中醫臨床診療中具有特殊地位,被視為人體氣機運行之關鍵樞紐。

各部穴位詳解

上部要穴:大包

定位:位於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經絡歸屬:足太陰脾經之大絡穴。

功能特性

  • 為脾經之大絡,統領全身絡脈
  • 具有調和脾胃、統血攝血之功
  • 主治胸脅痛、氣喘、全身疼痛、四肢無力等症
  • 《玉龍經》稱其為「一要」,主脾之大絡

臨床應用

  • 治療脾胃虛弱所致之消化不良
  • 調節水液代謝異常
  • 緩解全身性疼痛症狀

中部要穴:天樞

定位: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經絡歸屬:足陽明胃經之要穴,大腸之募穴。

功能特性

  • 為人體氣機升降出入之樞紐
  • 具有調理腸腑、升降氣機之效
  • 主治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等腸胃疾患
  • 《玉龍經》謂之「關」,為中部之要

臨床應用

  • 調節胃腸功能紊亂
  • 治療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病症
  • 改善水濕停聚所致之浮腫

下部要穴:地機

定位:位於小腿內側,陰陵泉下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經絡歸屬:足太陰脾經之郄穴。

功能特性

  • 為脾經氣血深聚之處
  • 具有健脾滲濕、調經止帶之功
  • 主治腹痛、泄瀉、月經不調、小便不利等症
  • 《玉龍經》稱其為「下部之總」,為三要之一

臨床應用

  • 治療脾失健運所致之水濕停聚
  • 調節婦科經帶病症
  • 緩解下肢痿痹不遂

三部穴之整體關係

三部穴雖分屬上、中、下三部,然其間存在密切聯繫:

  1. 經絡聯繫:三穴皆與脾經相關,大包為脾之大絡,地機為脾經郄穴,天樞雖屬胃經,但脾胃相表裡,共司運化。
  2. 氣機調節:三部穴共同調節人體氣機之升降出入,大包主宣發,天樞主樞轉,地機主運化。
  3. 治療協同:臨床常配合使用以調理全身氣血,如治療脾胃虛弱、水濕停聚等複雜病症。

古籍論述

《玉龍經》對三部穴有精闢論述: 「上中下三部謂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絡,一要也;天樞者夾臍旁二寸,謂之關,二要也;地機者脾捨之郄,在膝下五寸,下部之總,三要也。」

此論述明確指出三部穴在人體氣血運行中之關鍵地位,強調其作為「三要」之重要性。三部穴之配伍應用,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之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