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才穴
三才為中醫針灸學中之經外穴名,首見於元代醫家王國瑞所著《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標幽賦》。其文載:「天地人三才也,湧泉同璇璣百會。」此三穴分別對應天、地、人三才之道,蘊含中醫「天人相應」之整體觀,並與精、氣、神三大生命要素相合。
三才穴之定位與功能
-
百會穴(應天)
- 定位:頭頂正中線,前髮際後5寸,約當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 功能:屬督脈,為諸陽之會,喻天象之至高,主司一身之氣。中醫認為百會能升提陽氣、醒腦開竅,多用於治療氣虛下陷、頭暈目眩、神志疾患等。
-
璇璣穴(應人)
- 定位:胸部正中線,天突穴下1寸,當胸骨上窩中央凹陷處下方。
- 功能:屬任脈,位居胸腔,象徵「人」之樞紐,主司神機。此穴能寬胸利膈、調理氣機,傳統用於胸悶、咳嗽、氣逆等症,亦與心神安定相關。
-
湧泉穴(應地)
- 定位: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處,卷足時足前部呈窩狀。
- 功能:屬足少陰腎經,為井木穴,喻地氣之根源,主藏精。具滋腎水、潛陽熄風之效,常用於虛火上炎、失眠、腎精不足之證。
三才穴之理論淵源
三才之說源自《易經》天地人三才之道,中醫援引此哲學框架,將人體結構與自然相應:
- 天(百會):陽氣匯聚之所,通應天空清陽之氣,主氣之升降。
- 人(璇璣):胸腔為宗氣之所聚,心肺居焉,主宰神志與氣血運行。
- 地(湧泉):足接大地,腎經起始,為先天之本,藏精化氣之基。
此三穴配伍,暗合中醫「上中下三焦」調理之法,亦體現「精化氣、氣化神」之生命過程。臨床可透過針刺或艾灸三才穴,協調陰陽,通調三焦,以達扶正祛邪之效。
三才與中醫整體觀
三才穴不僅為治療要點,更反映中醫「形神合一」之思想:
- 精氣神關係:湧泉固精、百會調氣、璇璣安神,三者共維生命活動。
- 經絡聯繫:任督二脈與腎經相互貫通,形成「天地人」循環通路,維繫陰陽平衡。
此理論亦見於道家養生術,如導引吐納強調「頂天立地」,與三才穴之定位相呼應,進一步深化其於傳統醫學與文化中之意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