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醫典籍《三朝名醫方論》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三朝名醫方論

《三朝名醫方論》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收集了宋、明、清三朝名醫的方論,以豐富的內容和高學術價值而聞名。

該書由清末的作者編纂而成,將《重訂內經拾遺方論》四卷(前二卷為宋代駱龍吉撰寫,後二卷為明代劉浴德等人補訂)、《宣明論方》十五卷和《名醫方論》四卷(為《醫宗金鑒.刪補名醫方論》的節錄本)合併而成。由於涉及到宋、明、清三個朝代的醫學知識,因此被稱為《三朝名醫方論》。目前所知的版本主要來自光緒和宣統年間的刻本。

該著作分為四卷,其中第一卷主要收錄了宋代名醫的方論,第二卷主要收錄了明代名醫的方論,第三卷主要收錄了清代名醫的方論,第四卷則主要收錄了各個時期名醫的方論。涵蓋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各個領域的醫學知識,具有豐富的內容和高學術價值。

以下是《三朝名醫方論》中的一些內容:

  • 宋代名醫駱龍吉在《重訂內經拾遺方選》中提出了「內傷外感,虛實寒熱,各有其治」的觀點,強調了治療不同疾病需要根據臨床情況虛實和寒熱的特點來選擇治療方法。
  • 明代名醫劉完素在《宣明論方》中提出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觀點,主張增強人體的正氣,以對抗外邪的侵襲。
  • 清代名醫張景嶽在《名醫方論》中提出了「治病必求其本」的觀點,強調了治療疾病時要找到其根本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以上這些方論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例如,駱龍吉在《重訂內經拾遺方選》中收錄了「四君子湯」和「六味地黃丸」兩個方劑,用於治療虛證。劉完素在《宣明論方》中收錄了「麻黃附子細辛湯」和「桂枝加附子湯」兩個方劑,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張景嶽在《名醫方論》中收錄了「大柴胡湯」和「小柴胡湯」兩個方劑,用於治療外感風熱。

《三朝名醫方論》對後世的醫學研究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開啟了中醫學的新發展階段,是一部不可忽視的重要醫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