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蟲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蟲病

三蟲病為中醫病名,泛指人體內三種寄生蟲所引起的疾病,分別為長蟲病赤蟲病蟯蟲病。此分類首見於隋代巢元方所著《諸病源候論·三蟲候》,書中詳述其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並提出相應治法,如白蘞丸等方劑。

三蟲病分述

  1. 長蟲病

    • 長蟲即現代所稱之「蛔蟲」,屬九蟲之一。
    • 病因多因飲食不潔,蟲卵隨食物入腹,寄生腸道。
    • 症狀可見臍周疼痛、時作時止,甚者吐蟲或便蟲,或伴面色萎黃、消瘦。
    • 中醫認為,蛔蟲性喜溫惡寒,遇酸則伏,故治療常以烏梅丸等酸苦辛甘之劑安蛔驅蟲。
  2. 赤蟲病

    • 赤蟲又稱「薑片蟲」,其形扁闊,色赤如生肉。
    • 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菱角、荸薺)感染。
    • 症見腹痛、腹瀉,或大便帶血,久則氣血耗傷,面黃浮腫。
    • 治法以檳榔南瓜子等殺蟲,輔以健脾化濕之品。
  3. 蟯蟲病

    • 蟯蟲體細小如線,好發於兒童。
    • 蟲居腸道,夜間移行至肛門產卵,致肛門瘙癢難忍,眠臥不安。
    • 治療以外用百部煎湯熏洗,內服使君子苦楝皮等驅蟲,並需注重衣物、環境清潔以防反覆感染。

中醫病機與治法

三蟲病之成因,中醫歸於濕熱蘊結脾胃虛弱,使蟲體得以孳生。巢元方提出:「諸蟲依腸胃之間,若腑臟氣實,則不為害;若虛弱,則侵蝕人。」故治療除驅蟲外,常兼顧調理脾胃清利濕熱,如《千金方》以化蟲丸祛蟲積,或配合六君子湯健運中州。

古籍中亦載錄多種驅蟲藥材,如雷丸鶴虱榧子等,皆屬苦辛殺蟲之品。然須辨證施用,如熱證配黃連、寒證佐乾薑,以契合病機。

此三蟲雖為古病名,然其論治思路至今仍影響中醫臨床,尤見於小兒蟲證或寄生蟲感染之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