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串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三串毒

三串毒,病名,又名三串毒瘡,是一種皮膚病。該病最早見載於《瘡瘍經驗全書》卷五。三串毒的發病部位多在背部,呈串狀排列,病情嚴重,預後不良。

三串毒的發病原因,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 體質虛弱:患者平素體質虛弱,抵抗力較弱,易受到病原入侵。
  2. 情志不遂:情緒波動大、壓力過大的人更容易患上三串毒。
  3. 外感六淫:外感風、寒、暑、濕、燥、火等六淫也是引起三串毒的重要因素。

三串毒的臨床表現,主要為以下幾點:

  1. 皮膚變化:初期出現紅色丘疹,並逐漸潰爛形成潰瘍。
  2. 病竈特徵:潰瘍面積較大,邊緣不整齊,底部深陷,有大量膿液,周圍有紅暈。
  3. 症狀:伴有疼痛、灼熱感。

三串毒的治療主要針對清熱解毒、消腫排膿,可選用一些中藥內、外服的方法:

  • 內服: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等中藥口服。
  • 外敷:黃連膏、紫草膏等藥膏外敷到患處。

然而,三串毒的預後一般較差。如果患者體質虛弱,病情嚴重,治療不當,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為了預防三串毒的發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志不遂,盡量保持心情愉快,減少情緒壓力。
  2.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飲食均衡。
  3. 加強體育鍛煉:定期進行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
  4.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個人衛生乾淨,避免接觸傳染源,減少感染風險。
  5. 早期就診:一旦出現皮膚潰瘍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如有需要,可參考諸發背、癰疽等病的治療方法,作為三串毒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