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名詞「三關」詳解
脈診部位之三關
在中醫脈診理論中,「三關」乃指寸口切脈之三部。《醫宗金鑒》明確記載:「三關者,寸、關、尺也。」此三部位分別對應人體不同臟腑與生理功能:
- 寸部:位於腕橫紋近心端,反映上焦(心肺)功能狀態
- 關部:位於橈骨莖突處,反映中焦(脾胃肝膽)功能狀態
- 尺部:位於關部遠心端,反映下焦(腎、膀胱、大小腸)功能狀態
此三關脈象變化可作為診斷疾病、判斷預後之重要依據,歷代醫家皆重視三關脈象之細微差異與相互關係。
小兒指診之三關
又稱「指三關」或「虎口三關」,專指小兒食指掌側顯現指紋之三個特定部位:
- 風關:食指第一節掌側,近掌指關節處
- 氣關:食指第二節掌側
- 命關:食指第三節掌側,近指尖處
此三關指紋變化在小兒診斷中尤為重要,醫家通過觀察指紋顏色、形態、長短及顯現部位,可判斷病情輕重:
- 指紋僅現於風關,示病輕淺
- 達氣關則病勢已進
- 透命關則病多危重
指紋色澤亦有診斷價值,如:
- 鮮紅多屬外感風寒
- 紫紅多為熱證
- 青色主驚風或痛證
- 淡白多屬虛寒
推拿部位之三關
又稱「大三關」,出自陳氏《小兒按摩經》,其定位與操作如下:
- 解剖位置:前臂橈側緣,從腕橫紋至肘橫紋
- 操作手法:
- 推上三關:自腕推至肘,屬補法
- 退下三關:自肘推至腕,屬瀉法
- 臨床應用:
- 傳統有「男推上,女退下」之說,然現代多取推上三關為主
- 主治寒證、虛證,具溫陽散寒、培補元氣之效
- 適用症狀包括:惡寒無汗、四肢厥冷、寒性腹痛、虛寒泄瀉等
《幼科鐵鏡》另載三關位於前臂伸側,顯示古代醫家對該部位認識略有差異,然功效相近。
氣功術語之三關
後三關(督脈三關)
指精氣沿督脈上行時必經之三處關鍵部位,為內丹修煉重要關竅:
-
尾閭關:
- 位置:尾骨尖端長強穴處
- 特點:精氣初升之門戶,通任督二脈
-
夾脊關(轆轤關):
- 位置:背部正中,與心相對之脊椎處
- 特點:氣機轉運之樞紐,心腎相交之關鍵
-
玉枕關:
- 位置:枕骨粗隆下,兩風池穴之間
- 特點:上行最難通過之關隘,稱「鐵壁」
此三關通暢與否關係到小周天之完成,炁足方能「一撞三關」,完成任督循環。
前三關
與後三關相對,指人體前面三處重要部位:
- 下丹田:臍下三寸,藏精之府
- 絳宮:兩乳之間,藏氣之所
- 泥丸宮:頭頂百會,藏神之處
前三關與後三關共同構成內丹修煉之重要路徑。
修煉次第三關
內丹學按修煉階段分為:
-
初關(百日關):煉精化炁
- 重點:築基固本,煉化後天精氣
- 成就:小周天通暢
-
中關(十月關):煉炁化神
- 重點:大藥生成,胎息養神
- 成就:大周天圓融
-
上關(九年關):煉神還虛
- 重點:粉碎虛空,與道合真
- 成就:陽神出殼
此三關代表內丹修煉由低至高之完整次第。
內三關
《葛仙翁太極衝玄至道心傳》提出「內三關」概念,指修煉過程中三大關鍵:
- 性不變情:心性穩定不為情緒所擾
- 情不變精:情緒平和不致耗傷精氣
- 精氣神合一:三者交融,神不外馳
此內三關強調修心煉性之重要性,為內丹修煉之根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