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三管,出自《脈經》,是任脈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的合稱。管,與脘通。《脈經》曰:「關脈細,脾胃虛,腹滿,宜服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圓,針灸三管。」

上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骨劍突下端,距胸骨柄上緣兩橫指。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骨劍突下端,距胸骨柄上緣四橫指。下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骨劍突下端,距胸骨柄上緣六橫指。

三管穴位於任脈上,與脾胃相關。《脈經》曰:「關脈細,脾胃虛,腹滿,宜服生薑茱萸蜀椒湯、白薇圓,針灸三管。」可見三管穴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脹、食積、嘔吐等症。

三管穴的針刺方法:直刺0.5-1寸,可灸。

三管穴的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化滯。

三管穴的主治症狀:脾胃虛弱、腹脹、食積、嘔吐。

三管穴的配伍:三管穴配足三里穴、胃俞穴,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作用,主治脾胃虛弱、腹脹、食積、嘔吐等症。

三管穴的注意事項:三管穴位於腹部,平時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寒。針灸三管穴時,要注意力度和深度,以免損傷脾胃。

三管穴是中醫學的重要穴位,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腹脹、食積、嘔吐等症。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