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焦驚」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焦驚

三焦驚為中醫臟腑驚證之一,屬小兒驚風範疇,其病機與三焦氣化功能失調密切相關。三焦為六腑之一,主司全身氣機升降與水液代謝,分為上焦、中焦、下焦三部。若三焦氣機壅滯,或外感邪熱內擾,可導致氣血逆亂、神志不寧,發為驚證。

病因病機

  1. 外感邪熱:風熱或暑邪侵襲,內傳三焦,擾動心神。
  2. 飲食積滯:中焦運化失常,痰熱內生,上蒙清竅。
  3. 情志失調:小兒神氣未充,驚恐過度,氣機逆亂,影響三焦通調。

臨床表現

  • 上焦驚:多見高熱煩躁、面赤氣粗,甚則神昏譫語。
  • 中焦驚:伴隨脘腹脹滿、嘔吐痰涎,或便溏臭穢。
  • 下焦驚:可見小便短赤、下肢抽搐,或腰脊強直。

治法與方藥
中醫治療以調和三焦氣機、清熱熄風為原則,依證型選方:

  • 上焦熱盛:宜清宣肺熱,方用「銀翹散」加鉤藤、蟬蛻。
  • 中焦痰滯:當化痰通腑,方選「保和丸」合「溫膽湯」。
  • 下焦濕熱:需利濕瀉火,以「八正散」加減。

針灸療法
可取「人中」、「合谷」、「太沖」等穴以開竅醒神,配「三焦俞」調理氣機。若熱盛,可刺「十宣」放血泄熱。

三焦驚的辨證需結合全身症狀,區分寒熱虛實,方能對證施治。歷代醫家如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亦強調,調理三焦為治驚關鍵,尤重疏通氣機、扶正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