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焦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焦咳

病症名,指咳嗽日久不癒,病邪深入三焦,導致咳而腹滿、食欲不振的證候。首見於《素問·咳論》:「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此證多因久咳傷及肺氣,肺失宣降,進而影響三焦氣機,導致水穀運化失常,氣滯中焦而成。

病因病機

三焦為「決瀆之官」,主司全身氣化與水液代謝。久咳傷肺,肺氣虛弱,宣發肅降失職,上焦氣機受阻;中焦脾胃因肺氣不降而運化無力,濕濁內停,故見腹滿、不欲食;下焦氣化不利,水液停聚,進一步加重氣機壅滯。此證屬本虛標實,肺脾氣虛為本,氣滯濕阻為標。

臨床表現

  • 主症:咳嗽日久,咳聲無力,伴腹脹滿悶。
  • 次症:食欲減退,食後腹脹加重,或有大便溏薄、肢體困重。
  • 舌脈:舌淡胖或邊有齒痕,苔白膩;脈濡滑或沉弱。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調理三焦氣機為主,兼顧健脾益肺、化濕行滯。

  1. 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益氣健脾,理氣和中,適用於脾虛氣滯兼痰濕者。
  2. 通理湯(《醫學心悟》):茯苓、白朮、陳皮、半夏、甘草。健脾化濕,理氣止咳,針對中焦濕阻氣逆。
  3. 木香順氣散(《證治準繩》):木香、砂仁、厚朴、枳殼、香附。行氣寬中,消脹除滿,適用於氣滯腹脹明顯者。
  4. 七氣湯加黃連、枳實:原方(半夏、厚朴、茯苓、紫蘇葉)調暢氣機,加黃連清鬱熱,枳實破氣消積,適合兼見鬱熱或食滯者。

辨證要點

三焦咳需與他證鑑別:

  • 痰濕咳嗽:痰多黏膩,苔厚膩,無明顯腹滿。
  • 肺脾氣虛咳:氣短乏力,食少便溏,但腹脹較輕。
  • 肝氣犯肺咳:咳引脅痛,情緒波動加重,與三焦氣機失調相關但病位偏於肝肺。

此證反映了中醫「整體觀」思想,強調咳嗽不止於肺,而與三焦氣化密切相關,治療需標本兼顧,調暢氣機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