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進一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進一退

三進一退為中醫針刺手法之一,首載於明代《針灸大成》,屬分層進針與提針之複合技法。其操作核心在於「分層徐進,一次疾退」,體現中醫「補法」中「徐入疾出」之原則,旨在引導氣血漸充、調和經脈。

操作要領

  1. 分層進針
    將針刺過程分為淺、中、深三層,依次緩慢進針。每層均需施以相應手法:

    • 淺層(天部):針尖刺入皮下,行提插或捻轉,得氣後續進。
    • 中層(人部):針至肌肉層,複施手法以激發經氣。
    • 深層(地部):針達近骨處,再行補瀉操作,如緊按慢提以助氣血內守。
  2. 一次退針
    完成三層刺激後,將針一次提至皮下,過程需輕快,符合「疾出」之補法特點。若需強化療效,可重複上述步驟,形成循環刺激。

理論依據

此手法融合《內經》「刺有三變」之思想,分層次調動衛氣、營氣與深部經氣,符合「陽氣從淺入深,陰氣由深出淺」之氣機運行規律。透過漸進式刺激,可避免單次深刺傷正,尤適於虛證或氣血衰弱者,能循序漸進鼓舞正氣。

臨床應用

  • 適應症:多用於虛寒證、經氣不足之痺證,或需溫補之慢性病症。
  • 配伍手法:常結合「燒山火」等溫補技法,或配合灸法以增強補益之效。

三進一退不僅是技術操作,更蘊含中醫「分層調氣」與「補瀉相濟」之治療哲學,為傳統針刺手法中層次分明、動靜結合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