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三科詳述
三科之源流
三科乃中國古代醫學分科之總稱,肇始於隋代。隋文帝開皇年間,太醫署正式將醫學劃分為醫科、按摩科與咒禁科三大門類,此為中醫史上首次明確之專業分科。此分科制度不僅反映當時醫學發展之成熟度,更奠定後世醫學教育之基礎架構。
醫科之建制
醫科為三科之首,設博士二人,職司醫術教授與醫療實務。隋代之醫科涵蓋範圍甚廣,除內、外、婦、兒等臨床科目外,尚包含針灸之教學與實踐。醫博士需精通《黃帝內經》、《難經》等經典,並熟稔脈診、藥性與方劑配伍之道。
醫科之教學內容可分為:
- 理論基礎: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學說
- 診斷技術:望聞問切四診之法
- 治療手段:中藥方劑、針灸療法與導引養生
按摩科之特色
按摩科設按摩師而非博士,顯示其技術性重於理論性之特質。隋唐時期之按摩科非僅止於今日所謂之推拿按摩,實包含導引、按蹻等養生治療技術。其理論基礎源自《黃帝內經》中"導引按蹻"之記載,強調通過手法調理經絡、疏通氣血。
按摩科之主要技術包括:
- 按法:以手指或掌部按壓穴位或部位
- 摩法:以摩擦方式溫通經絡
- 推法:沿經絡走向推動氣血運行
- 拿法:提拿肌肉筋腱以鬆解拘急
咒禁科之奧秘
咒禁科亦設博士二人,為三科中最具神秘色彩者。此科融合道教符咒、佛家真言與民間巫醫之術,主要應用於心理治療與某些疑難雜症。咒禁之理論依據為"祝由十三科",認為特定咒語、符籙可調動宇宙能量以治病。
咒禁科之主要內容包含:
- 祝由之法:通過特定祝詞調理患者氣機
- 符籙之術:繪製符咒以驅邪避穢
- 禁咒之儀:配合手印、步伐施行治療儀式
三科之演進
至唐代,醫學分科更趨細密。針灸之學從醫科中獨立而出,形成醫、針、按摩、咒禁四科並立之局面。此演變反映針灸技術之蓬勃發展與專業化需求,亦顯示中醫理論與實踐之不斷深化。
三科制度對後世影響深遠,宋元以後雖分科更細,然其基本架構仍可追溯至隋唐之三科、四科體系。此分科方式不僅體現中醫學"術業有專攻"之專業精神,更展現傳統醫學多元發展之面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