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十六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三十六黃的概述

三十六黃是指中醫學中的一個名詞,指的是三十六種黃病證候。《外臺祕要》卷四中首次提到這個名詞,《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五中也有相關描述。這些證候與一些急性發熱病引起的發黃和意識障礙相似。在不同的古籍和文獻中,列舉了不同的三十六黃。

三十六黃的種類

以下是列出的三十六黃及其病證內容:

  • 肝黃:肝臟有熱,發黃。
  • 心黃:心臟有熱,發黃。
  • 脾黃:脾臟有熱,發黃。
  • 肺黃:肺臟有熱,發黃。
  • 腎黃:腎臟有熱,發黃。
  • 膽黃:膽有熱,發黃。
  • 腦黃:腦有熱,發黃。
  • 行黃:行動時發黃。
  • 癖黃:進食時發黃。
  • 胃黃:胃有熱,發黃。
  • 鬼黃:鬼附身,發黃。
  • 姦黃:邪氣入侵,發黃。
  • 走馬黃:行走時發黃,類似走馬。
  • 立黃:站立時發黃。
  • 黑黃:皮膚變黑,發黃。
  • 體黃:全身發黃。
  • 勞黃:勞累過度,發黃。
  • 脊禁黃:脊椎有熱,發黃。
  • 食黃:進食時發黃。
  • 火黃:體內有熱,發黃。
  • 陰黃:陰虛內熱,發黃。
  • 氣黃:氣虛,發黃。
  • 熅黃:火氣上升,發黃。
  • 髓黃:骨髓有熱,發黃。
  • 房黃:性生活過度,發黃。
  • 血黃:血液有熱,發黃。
  • 憂黃:憂慮過度,發黃。
  • 驚黃:受到驚嚇,發黃。
  • 花黃:皮膚出現花紋,發黃。
  • 瘧黃:罹患瘧疾,發黃。
  • 水黃:體內水濕停滯,發黃。
  • 蛇黃:遭受蛇毒,發黃。
  • 牛黃:遭受牛毒,發黃。
  • 雅黃:遭受雅毒,發黃。
  • 雞黃:遭受雞毒,發黃。
  • 蚰蜒黃:遭受蚰蜒毒,發黃。

每一種黃病的發生與病因、病機有關,因此其臨床表現也各有不同。在治療上,應根據具體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施治。

關於三十六黃的解釋

《聖濟總錄》卷六十一中提到,三十六黃並不是指黃疸,而是指多種病證,這些病證多發生在東南地區。這可能是由於東南地帶的地氣潮濕炎熱,容易滋生瘴毒,人體感染後引發黃病。所列舉的三十六黃在一些地方可能包含了我國南方地區的特定傳染病。

在中醫古籍和文獻中,列舉出的三十六黃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實際應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