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陽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三陽病,是指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的簡稱。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是六經病的三個病位,分別對應人體的三個經脈,即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手少陽三焦經。三陽病的共同特點是發病急、病情重、傳變快,多見於外感風寒、風熱、暑濕等邪氣侵襲人體所致。
太陽病是六經病的首病,多由風寒之邪侵襲人體所致,主要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等症狀。陽明病是六經病的第二病,多由風熱之邪侵襲人體所致,主要表現為發熱、汗出、口渴、心煩、便秘、舌苔黃等症狀。少陽病是六經病的第三病,多由暑濕之邪侵襲人體所致,主要表現為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舌苔薄白等症狀。
三陽病的治療,以解表散寒、清熱解毒、和解少陽為主。太陽病的治療,可用麻黃湯、桂枝湯等方劑;陽明病的治療,可用白虎湯、黃連解毒湯等方劑;少陽病的治療,可用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等方劑。
三陽病的預防,主要是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風、感冒。在感冒初期,可服用中成藥如感冒清熱顆粒、板藍根沖劑等進行治療。如果症狀較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三陽病的論述:
- 太陽病篇:「太陽病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惡寒、無汗、脈浮者,名曰太陽病。」
- 陽明病篇:「陽明病者,身熱、汗出、惡熱、口渴、心煩、不得臥、舌赤、苔黃、脈洪大者,名曰陽明病。」
- 少陽病篇:「少陽病者,胸脅苦滿,而心煩,口苦、咽乾、目眩,但欲嘔吐,而不能嘔,或吐而下之,胸中煩滿,脅下痞硬,按之即痛,小便不利,大便不通,舌苔薄白,脈弦者,名曰少陽病。」
三陽病是六經病中比較常見的病證,其發病急、病情重、傳變快,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風、感冒,如果出現感冒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