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陽經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陽經瘧
三陽經瘧為中醫瘧疾病證之一,指瘧邪侵襲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經所引發之瘧疾,其發作特徵與三陽經氣血盛衰及經絡循行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瘧邪多伏藏於募原(半表半裏之隙),若邪氣較淺,則外客三陽經絡。三陽經主表,瘧邪與正氣相爭,正邪交爭於經絡,故發病時呈現寒熱往來、發作有定時之特徵。
證候特點
-
太陽經瘧
- 發作時間:多於午前(巳、午時,約9:00–13:00)發病。
- 主症:先見畏寒戰慄,繼而發熱,伴頭痛、項強、腰脊痠痛,發作後汗出而解。
- 病機:太陽主一身之表,瘧邪客於太陽,營衛失和,故見寒熱並作、頭痛等表證。
-
陽明經瘧
- 發作時間:常見於午後(未時,約13:00–15:00)或間日發作。
- 主症:發熱甚而口渴引飲,汗出多,或兼嘔逆,寒熱交替但熱勢偏盛。
- 病機:陽明多氣多血,瘧邪入裏化熱,耗傷津液,故見高熱、煩渴等裏熱證。
-
少陽經瘧
- 發作時間:發作不定時,或一日一作,或間日而作。
- 主症:寒熱往來明顯,伴口苦咽乾、胸脅滿悶、心煩喜嘔。
- 病機:少陽居半表半裏,邪正相爭,樞機不利,故見寒熱交作、少陽經氣鬱滯之象。
發作規律與經氣盛衰
三陽經瘧之發作與經氣流注相關。日中(巳午未時)為三陽經氣旺盛之時,正氣奮起抗邪,故病發於此時;日暮陽氣漸衰,邪氣暫伏,故症狀緩解。
治療原則
- 太陽經瘧:治宜和解營衛,兼散表邪,方用桂枝羌活湯或柴胡桂枝湯加減。
- 陽明經瘧:清泄陽明裏熱,方選白虎加桂枝湯或白芷石膏湯。
- 少陽經瘧:和解少陽,調達樞機,主方小柴胡湯加減。
三陽經瘧之辨證,需結合發作時辰、寒熱特點及經絡症狀,以明病位深淺,從而對證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