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三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三陰詳解
在中醫學理論中,「三陰」一詞具有多重涵義,主要可分為經絡分類、特定經脈指稱,以及推拿穴位三個層面。以下逐一闡述:
一、經絡分類:手足三陰經
「三陰」最核心的定義為手足太陰、少陰、厥陰經脈的總稱,屬十二正經中的陰經系統。其特點如下:
- 太陰經(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主司氣血生成與輸布,脾為後天之本,肺主宣發肅降。
- 少陰經(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與心腎相關,心主血脈,腎藏精,為先天之本。
- 厥陰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厥陰肝經):調節情志與氣機疏泄,肝主藏血,心包代心受邪。
三陰經循行於肢體內側(陰面),與三陽經(太陽、陽明、少陽)相對,共同維繫人體陰陽平衡。臨床上,三陰經病證多表現為虛寒、氣血不足或臟腑功能衰退。
二、《內經》專指:太陰經
《素問·陰陽別論》提及「三陰」時,特指太陰經。此處強調太陰經作為「陰中之至陰」的特性,主司水穀運化與津液代謝。例如:
- 足太陰脾經虛弱易見腹脹、泄瀉;
- 手太陰肺經失調則多見咳嗽、氣喘。
此分類反映《內經》對太陰經在陰經系統中樞紐地位的重視。
三、推拿穴位:右眼胞三陰
小兒推拿中,「三陰」為特定穴位,位於右眼胞(眼瞼)。《幼科推拿秘書》記載其主治:
- 小兒驚風、目赤腫痛;
- 與「三陽」(左眼胞穴)配合,調和眼部氣血。
操作時多以輕揉或點按為主,適用於風熱或肝風上擾所致之眼疾。
中醫理論延伸
三陰概念亦與「三陰三陽」開闔樞理論相關:
- 太陰為開:主氣血津液布散;
- 少陰為樞:調節陰陽氣化;
- 厥陰為闔:司氣血潛藏與釋放。
此架構進一步解釋三陰經在病理傳變(如「六經辨證」)中的作用,例如太陰病轉少陰病時,病情多由脾陽虛衰進展至心腎陽虛。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